ENGLISH VERSION

院长著作

魏礼群院长新著《建设智库之路》在人民出版社出版

发布时间:2014-10-23 来源:  查看次数:

@font-face { font-family: "宋体"; }@font-face { font-family: "Cambria Math"; }@font-face { font-family: "@宋体"; }@font-face { font-family: "Calibri"; }@font-face { font-family: "Tahoma";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 margin: 0cm 0cm 10pt; line-height: 115%; font-size: 11pt; font-family: Calibri; }p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ChpDefault { font-size: 11pt; font-family: Calibri; }.MsoPapDefault { margin-bottom: 10pt; line-height: 115%; }div.WordSection1 { page: WordSection1; }

    20141019日,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梦与智库建设”研讨会暨《建设智库之路》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www.288563.com院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魏礼群出席会议并讲话。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介绍了由该社新近编辑出版的魏礼群新著《建设智库之路》,该著作真实记录了作者先后在国务院研究室、国家行政学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及www.288563.com等部门工作期间对建设智库的重要思考和实践。与会专家认为,这部书中的思想观点和实践做法是对我国不同类型智库建设进行的重要探索,对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具有重要现实借鉴意义。

  与会专家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特征、作用,以及各种不同类型智库建设的任务、路径和体制机制,紧密联系实际和亲身经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颇有启发性、借鉴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需要广泛凝聚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要加快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充分发挥各类智库的应有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价值、有影响的思想产品与智力支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大家认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把握五个方面: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充分体现中国国情、中国精神、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二要着力提供高质量思想产品,智库的生命力、竞争力取决于科研成果的质量,要坚持质量第一、精品至上,综合发挥智库的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三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严谨求实,睿智创新,独立思考,崇尚真理;四要充分发挥独特优势,从不同类型智库自身性质、特点出发,创新运作体制机制,创新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五要加强一流队伍建设,做到人员结构科学合理,优势互补,增强智库的凝聚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与会专家建议,为了更好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作用,国家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制度,把智库建设纳入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直属支部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等师生,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国家统计局、国家行政学院、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等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附:《建设智库之路》

作者: 魏礼群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 7010136041

出版时间:20148

开 本:16

页 数:559

定 价:60.00(平装)

 

 

内容简介:

    智库是创造和提供思想产品的机构,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各国各类智库在影响国家决策、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公共外交、体现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作者在不同智库建设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智库建设的理解和思考。本书以作者先后工作过的智库排序,共分为五部分:(一)在国务院研究室期间;(二)在国家行政学院期间;(三)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期间;(四)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期间;(五)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