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学生学术季

巴战龙副教授做社会学院“学生学术季”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5-12-04 来源:  查看次数:

 

  2015年11月27日上午9点,巴战龙副教授做社会学院“学生学术季”系列讲座之“顺‘势’而为:新中国民族政策构建的一种实践策略——以1942—1954年间尧熬尔人为例”,讲座由杜静元老师主持,在后主楼2222成功举办。
 

  巴战龙,裕固族,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裕固族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族群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研究、民族研究和发展研究,关注政策过程、民族教育、认同政治、社区发展和公共记忆等领域。
 

  首先,巴战龙副教授通过“我的信念、我的问题、我的挑战”三个部分提出研究者需要关注历史和社会过程的理论主张。并提出研究问题:尧熬尔人怎样从一个行部落联盟制的七族“黄番”,变成为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裕固族”,期间经历怎样的一个社会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试图回答新中国民族政策构建是何以形成的,是怎样的一种实践状态。
 

  接着,巴战龙副教授进行了研究大背景的回顾;讨论并回应了当今学术界极具代表意义的马戎教授和张海洋教授两种民族主张;介绍了尧熬尔人裕固族称的历史由来、尧熬尔人的“黄番七族”以及主要人物;以拉开序幕(1942年以前)与激烈角逐(1942~1948)之“分而治之”这两个阶段的介绍,呈现了当时尧熬尔人的主要历史实践。这些历史实践构成了新中国成立面对的存在于尧熬尔人中的“势”。
 

  最后,在对“势”分析的基础上,巴战龙副教授提出了关于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初步结论,认为,面对少数族裔高涨的族群意识和强烈的自治决心,中国共产党只能采取顺势而为的以民族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族政策。因此,顺“势”而为是新中国民族政策构建的一种主要实践策略。
 

  此次讲座,使同学们提高了对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尧熬尔人历史的了解,并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后,社会学院首届“学生学术季”系列活动还会邀请更多学术大家前来做讲座,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