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学生学术季

社会学院“学生学术季”第三届京师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7-01-07 来源:  查看次数: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生学术季”第三届京师研究生论坛于12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学院研究生、本科生自主组织、筹办、主持,主题为中国社会变迁研究,包含当代养老方式变迁研究、社会理论与社会治理、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三个议题。

  为提升研讨深度,本届论坛邀请到清华大学景军、北京大学谢立中、中国人民大学庄孔韶、浙江大学阮云星、北京师范大学赵孟营以及刘夏蓓教授。为提高研究生论坛参与度,论坛提前两周通过网络发起论文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北京、浙江等地区的20余篇论文。经评委会筛选,最终选出11篇论文,作者汇集社会学院、法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历史学院等十余个院系的学生,其研究主题涉及失能、空巢、失独老人养老问题、乡土关系和市场关系社会变迁、乡村选举制度乡村变迁等研究。论坛当日到场人数达200人次,不同专业的同学们与青年教师在不同学科视角下,运用质性与量化等研究方法与在场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议题。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社会学院京师研究生论坛的品牌化发展,走向全国,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赞誉与好评。

Workshop 1:当代养老方式变迁研究

重访互惠理论:医学人类学案例解析

  

  互惠原则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谓人类学理论体系中最为久远的概念之一。清华大学景军教授在本讲座中以无偿献血、互助养老以及中医秘方三个案例为切入点,集中讨论讲座人对互惠原则的新解以及在医学人类学研究中对互惠理论的运用。景教授的发言生动幽默、内容深刻,令在场同学受益匪浅。

“空巢村”社区自组织养老何以可能——浙东“刘老会”个案考察

  

  浙江大学阮云星教授以数年持续回访的田野资料为素材,通过对浙东一个空巢村自治老人会的互助养老实践的案例考察,进而讨论空巢村类型社区的互助养老问题和人类学视角的互助养老的有关理论议题。为大家介绍了:社区养老的结构与“空巢村”课题;自治老人会的福利供给和社区精神慰藉;“空巢村”自组织互助养老功能、局限及其展望。

  

  社会学院的吴子洋同学,对其《基于老年视角对“互联网+”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对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居民网络使用的调查进行需求分层》的研究进行了讲解。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敬霞同学以河北省农村为例呈现了《当代农村地区养老方式变迁的研究》。

  

  社会学院的葛天祺、和硕鑫、刘小燕同学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分别从空巢老人、失独老师和失能老人的养老方式,对老年弱势群体养老这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Workshop 2:社会理论与社会治理

什么是 “后西方社会学”?

  

  北京大学谢立中教授从概念界定、内容分析、价值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什么是“后西方社会学”?它包括了“非西方化的西方社会学”、“西方化的非西方社会学”、“非西方社会学”等诸种不同类型。其中关于“纯粹的中国社会学体系”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

中国式社会事实与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中国化

  

  赵孟营教授以自己的近期研究为基础,讲述了中国式社会事实与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中国化的问题,分析了其现状及困境,并且提出了“权力话语体系学术化还是学术话语体系中国化?”引发了在场同学们的深思。

  

  社会学院林颖楠的发言主题为《乡土社会与市场关系的互嵌——基于福建省莆田市东庄镇同乡同业现象的调查》。

  法学院孙梦远同学基于豫东S村征迁改造的实证考察,讲解了《转型时期的乡村混混与村庄纠纷——基于豫东S村征迁改造的实证考察》研究。  

Workshop 3: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

家族研究思路的场景转换

  中国人民大学庄孔韶教授主要从:“轮伙头”和社区养老制度的结合;亲属称谓的变化;“虎日”的哲学思考;家支力量在现代的帮衬作用四个案例讲解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存续和利用。庄老师启发大家作为家族研究的人类学兴趣主题,在当今社会快速变迁的情境下,挖掘新的调研思路。

 家族文化的当代存续方式与变迁

  刘夏蓓教授的主旨发言以浙江江苏四个村的重访调查为基础,从新空间、新经济、新制度以及新观念四个角度,呈现当代乡村的文化存续方式与变迁。刘教授的发言内容启发了同学们对古村落的研究兴趣,激发了同学们对乡村研究的热情与现实关怀。

  社会学院莫鑫同学,发言主题为《宗族“血统”与“村社理性”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互构——对于江西省“富滩村”》。

  历史学院的黄岑玥同学,以《宗族“血统”与“村社理性”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互构——对于江西省“富滩村”》为题进行了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沈庆晓同学的发言主题为《社会变迁中的农村选举制度研究——基于“十里店”换届选举调查》。

  社会学院的宋苑同学发言主题为《从“貌离神合”到“貌合神离”——实践性亲属关系探究》。

  在学生发言环节,不同院系的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在场师生共同探讨,激发出很多新的研究思路。参与学术研讨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关注与认可。

  在论坛的提问与总结环节,在场师生就本届论坛的议题进行对话,同学们积极向特邀专家们提问。教授们深厚独到的见解、对社会的关怀以及优雅从容的气质风范,令同学们钦佩。

论坛现场

  至此,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生学术季”第三届京师研究生论坛圆满结束,同学们在与专家对话的过程中,学术素养与视野得到了有效提升。品牌化的京师研究生论坛、走向全国的社会学院学术季活动,相信社会学院第四届京师研究生论坛会实现新的进步与突破!

社会学院学术季第三届研究生论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