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科研动态

我院萧放教授受访谈重阳节民俗

发布时间:2017-11-01 来源:  查看次数: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又是一年重阳节,你登高、佩茱萸、饮重阳酒了吗?重阳节年年过,你知道这些习俗背后的原因吗?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请他为大家解读习俗背后的原因。

古人认为登高可祛除灾难

关于重阳节登高的说法,《续齐谐记》中曾有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大意为,汉代一名叫费长房的道士对一家人说:“重阳节当日会有大灾,你们必须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才能驱除灾难。”

萧放在采访中说,重阳节登高实则是古人寄托信仰和期望的方式,即希望通过在重阳节登高这一具有仪式感的方式祈福、躲避灾难。萧放强调,古人所说的登高并不单纯地指攀登高山,还包括登高台、高楼、寺庙中的宝塔等,寺庙本就是祈福之地,登寺庙中的宝塔更加强化了古人寄托信仰、祈福、避灾的意义。

另外,萧放表示,除去祈福、避灾的意义,重阳节登高还有促进身体健康的功用,重阳节恰逢深秋时节,在寒冬到来之前,换一个环境,到野外郊游,或在高地观赏风景,都有助于调节气息、强身健体、养心益智。“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登高、出游,能够强化登高促进身体健康的功用,即在严寒到来之前,在秋高气爽的天气给身心做一个调整。如今,很多人依然会在重阳节当日登高,作为重阳节的一种仪式,同时也能强身健体。”萧放补充。

佩茱萸是古人辟邪的方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人们对“茱萸”一词熟记于心,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茱萸究竟是什么。

萧放介绍,茱萸是一种常绿植物,其果实是红色的,可以药用,有补虚的功效,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药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茱萸属于椒科,果实在秋天成熟,成熟后会产生浓烈的香味。在过去,人们认为这种香味有辟邪、驱鬼的作用,而重阳节又被古人誉为逢凶之日,因此重阳节时古人会给孩子佩茱萸,使他们免受鬼邪的侵害。需要注意的是,茱萸多给孩子佩戴,因为在民俗中,古人认为孩子的生命力弱一些,因此会对他们多加保护。《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兄弟’就是一位少年。”萧放详细解释。如今,已鲜有人通过佩茱萸的方式辟邪。

喝菊花酒被古人认为可延绵益寿

除了登高、佩茱萸,重阳节还有饮重阳酒、吃重阳糕的习俗。萧放说,重阳酒也叫菊花酒,是用菊花酿的酒,由于秋霜之后,菊花依然盛开,因此在民俗中,古人认为这是生命力强的表现,喝了之后有延绵益寿的作用,因此老人会在重阳节时饮重阳酒,以期延长寿命。

据萧放介绍,重阳糕在汉朝时叫蓬饵,饵就是古代的糕,为黍米所制。“重阳节恰逢黍米成熟的季节,因此古人会用成熟的黍米做成膏状的食物,用于祭祀。后来,古人会在重阳糕上放两只小羊的装饰品,寓意‘重阳’。此外,重阳糕谐音重阳‘高’,古人认为吃了重阳糕就算登高了,不仅能辟邪,还会节节高,是一种吉祥的食物。”萧放说。如今,一些地区仍延续了重阳节蒸重阳酒、重阳糕的习俗。

萧放总结,无论是登高、佩茱萸,还是饮重阳酒、吃重阳糕,都是人们通过仪式感的行为表达自己信仰和期望的方式。

(本文原文地址:http://jysh.people.cn/n1/2017/1027/c404390-29612510.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