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党群读书会

第二期:2013年10月25日,《不平等的童年》,安妮特·拉鲁著

发布时间:2016-06-15 来源:  查看次数:

  主讲:李秀峰教授

  主持:王宏新副教授

  本书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考察了书中那些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及富有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颇具思想性地展示了不同社会分层的人们占有不同的资源,这种不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养育子女的点滴例行上,并有可能对孩子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实现美国梦的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作者 Annette Lareau前后十年断断续续采访了88个家庭,这书里着重描写了12个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工人阶级的,领救济的,黑人家庭,白人,混血的,离异的。她的观点并不复杂,考量的对象一分为二:中产阶级教养孩子是“协作培养”concerted cultivation。与之相对,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是“成就自然成长” 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种族的影响敌不过阶级,也就是说,黑人中产家庭更接近白人中产,而非黑人工人家庭。

  本书的精华就在这句话:“不同儿童教养的文化逻辑在广大的社会范围里也被附上了不平等的面值。与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中使用的成就自然成长的策略相比,中产阶级的协作培养策略看起来更有资本变成社会利润。”全书提倡的是协作培养模式,只是建议不要逼孩子太紧。如果家长提倡自然成长,那无异于说“孩子,我们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传授给你,所有的跟头要你自己栽,在我们这里没有预防针”。无奈的是,大多数爸妈是这样做的。这种模式会使孩子在困难面前茫然无助。反观协作培养,家长们忙忙叨叨的在协作过程中完成了身教。也许有的影视剧里会表现出“家境优裕的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控制和干涉”。本书作者所说的,这种对成长过程的干涉所积累下的经验,更有可能变作社会利润,就是我们常说的熟知江湖规矩。比起快乐自由,教会孩子为人处事的方略,对孩子的未来,更有建设性,功效也更长远。